工業物聯網是將具有感知、監控能力的各類采集、控制傳感器或控制器,以及移動通信、智能分析等技術不斷融入到工業生產過程各個環節,從而大幅提高制造效率,改善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和資源消耗,最終實現將傳統工業提升到智能化的新階段。從應用形式上,工業物聯網的應用具有實時性、自動化、嵌入式(軟件)、安全性、和信息互通互聯性等特點
與未來先進制造技術相結合是物聯網應用的生命力所在。物聯網是信息通信技術發展的新一輪制高點,正在工業領域廣泛滲透和應用,并與未來先進制造技術相結合,形成新的智能化的制造體系。這一制造體系仍在不斷發展和完善之中。概括起來,物聯網與先進制造技術的結合主要體現在8個領域。
泛在感知網絡技術 建立服務于智能制造的泛在網絡技術體系,為制造中的設計、設備、過程、管理和商務提供無處不在的網絡服務。面向未來智能制造的泛在網絡技術發展還處于初始階段。
泛在制造信息處理技術 建立以泛在信息處理為基礎的新型制造模式,提升制造行業的整體實力和水平。泛在信息制造及泛在信息處理尚處于概念和實驗階段,各國政府均將此列入國家發展計劃,大力推動實施。
虛擬現實技術 采用真三維顯示與人機自然交互的方式進行工業生產,進一步提高制造業的效率。虛擬環境已經在許多重大工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研究。未來,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方向是三維數字產品設計、數字產品生產過程仿真、真三維顯示和裝配維修等。
人機交互技術 傳感技術、傳感器網、工業無線網以及新材料的發展,提高了人機交互的效率和水平。制造業處在一個信息有限的時代,人要服從和服務于機器。隨著人機交互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將逐步進入基于泛在感知的信息化制造人機交互時代。
空間協同技術 空間協同技術的發展目標是以泛在網絡、人機交互、泛在信息處理和制造系統集成為基礎,突破現有制造系統在信息獲取、監控、控制、人機交互和管理方面集成度差、協同能力弱的局限,提高制造系統的敏捷性、適應性、高效性。
平行管理技術 未來的制造系統將由某一個實際制造系統和對應的一個或多個虛擬的人工制造系統所組成。平行管理技術就是要實現制造系統與虛擬系統的有機融合,不斷提升企業認識和預防非正常狀態的能力,提高企業的智能決策和應急管理水平。
電子商務技術 制造與商務過程一體化特征日趨明顯,整體呈現出縱向整合和橫向聯合兩種趨勢。未來要建立健全先進制造業中的電子商務技術框架,發展電子商務以提高制造企業在動態市場中的決策與適應能力,構建和諧、可持續發展的先進制造業。
系統集成制造技術 系統集成制造是由智能機器人和專家共同組成的人機共存、協同合作的工業制造系統。它集自動化、集成化、網絡化和智能化于一身,使制造具有修正或重構自身結構和參數的能力,具有自組織和協調能力,可滿足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 [3]
解決工業領域物聯網應用面臨的關鍵技術問題
從整體上來看,物聯網還處于起步階段。物聯網在工業領域的大規模應用還面臨一些關鍵技術問題,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工業用傳感器 工業用傳感器是一種檢測裝置,能夠測量或感知特定物體的狀態和變化,并轉化為可傳輸、可處理、可存儲的電子信號或其他形式信息。工業用傳感器是實現工業自動檢測和自動控制的首要環節。在現代工業生產尤其是自動化生產過程中,要用各種傳感器來監視和控制生產過程中的各個參數,使設備工作在正常狀態或最佳狀態,并使產品達到最好的質量??梢哉f,沒有眾多質優價廉的工業傳感器,就沒有現代化工業生產體系。
工業無線網絡技術 工業無線網絡是一種由大量隨機分布的、具有實時感知和自組織能力的傳感器節點組成的網狀(Mesh)網絡,綜合了傳感器技術、嵌入式計算技術、現代網絡及無線通信技術、分布式信息處理技術等,具有低耗自組、泛在協同、異構互連的特點。工業無線網絡技術是繼現場總線之后工業控制系統領域的又一熱點技術,是降低工業測控系統成本、提高工業測控系統應用范圍的革命性技術,也是未來幾年工業自動化產品新的增長點,已經引起許多國家學術界和工業界的高度重視。
工業過程建模 沒有模型就不可能實施先進有效的控制,傳統的集中式、封閉式的仿真系統結構已不能滿足現代工業發展的需要。工業過程建模是系統設計、分析、仿真和先進控制必不可少的基礎。
此外,物聯網在工業領域的大規模應用還面臨工業集成服務代理總線技術、工業語義中間件平臺等關鍵技術問題。 [3]
智能工業的價值
工業化的基礎是自動化,自動化領域發展了近百年,理論,實踐都已經非常完善了。特別是隨著現代大型工業生產自動化的不斷興起和過程控制要求的日益復雜營運而生的DCS控制系統,更是計算機技術,系統控制技術、網絡通訊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結合的產物。DCS的理念是分散控制,集中管理。雖然自動設備全部聯網,并能在控制中心監控信息而通過操作員來集中管理。但操作員的水平決定了整個系統的優化程度。有經驗的操作員可以使生產最優,而缺乏經驗的操作員只是保證了生產的安全性。是否有辦法做到分散控制,集中優化管理?需要通過物聯網根據所有監控信息,通過分析與優化技術,找到最優的控制方法,是物聯網可以帶給DCS控制系統的。
企業利用物聯網技術,能及時掌握原材料采購、庫存、銷售等信息,通過大數據分析還能預測原材料的價格趨向、供求關系等,有助于完善和優化供應鏈管理體系,提高供應鏈效率,降低成本??罩锌蛙囃ㄟ^在供應鏈體系中應用傳感網絡技術,構建了全球制造業中規模最大、效率最高的供應鏈體系。
生產過程工藝優化
工業物聯網的泛在感知特性提高了生產線過程檢測、實時參數采集、材料消耗監測的能力和水平,通過對數據的分析處理可以實現智能監控、智能控制、智能診斷、智能決策、智能維護,提高生產力,降低能源消耗。鋼鐵企業應用各種傳感器和通信網絡,在生產過程中實現了對加工產品的寬度、厚度、溫度實時監控,提高了產品質量,優化了生產流程。
生產設備監控管理
利用傳感技術對生產設備進行健康監控,可以及時跟蹤生產過程中各個工業機器設備的使用情況,通過網絡把數據匯聚到設備生產商的數據分析中心進行處理,能有效地進行機器故障診斷、預測,快速、精確地定位故障原因,提高維護效率,降低維護成本。GEOil&Gas集團在全球建立了13個面向不同產品的i-Center(綜合服務中心),通過傳感器和網絡對設備進行了在線監測和實時監控,并提供了設備維護和故障診斷的解決方案。
環保監測及能源管理
工業物聯網與環保設備的融合可以實現對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污染源及污染治理環節關鍵指標的實時監控。在化工、輕工、火電廠等企業布署傳感器網絡,不僅可以實時監測企業排污數據,而且可以通過智能化的數據報警及時發現排污異常并停止相應的生產過程,防止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發生。電信運營商已開始推廣基于物聯網的污染治理實時監測解決方案。
工業安全生產管理
“安全生產”是現代化工業中的重中之重。工業物聯網技術通過把傳感器安裝到礦山設備、油氣管道、礦工設備等危險作業環境中,可以實時監測作業人員、設備機器以及周邊環境等方面的安全狀態信息,全方位獲取生產環境中的安全要素,將現有的網絡監管平臺提升為系統、開放、多元的綜合網絡監管平臺,有效保障了工業生產安全。